首页

国产精品sm

时间:2025-05-25 19:12:53 作者: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班迪汉2号遗址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浏览量:78311

  中新网西安5月23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3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班迪汉2号遗址发掘现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遗址开放日”。来自当地的4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考古现场,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走进千年古城,感受丝路文明的历史魅力。

马健教授向学生们讲解。西北大学供图

  班迪汉2号遗址位于苏尔汉-谢拉巴德河谷中部的班迪汉绿洲,是一处早期铁器时代的聚落遗址。2023年9月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铁尔梅兹国立大学、铁尔梅兹考古博物馆组建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垛泥城墙、成排分布的城内房屋和大量陶器、石器、铜器等遗物,结合系列碳十四测年确认该遗址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是班迪汉绿洲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址,为揭示区域早期城邦文明历史文化风貌提供了关键资料。

  此次开放日活动中,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马健,铁尔梅兹国立大学教师乌鲁别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朱江嵩、王晓菲、李达仁、王锦鹏、肖益高、丁雨欣等考古队员向学生们生动地介绍了古代巴克特里亚的历史、班迪汉2号遗址的重要发现、现场文物保护的方法和理念。

乌鲁别克(Ulugbek)向学生们讲解。西北大学供图

  马健向学生们讲到:“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十分重视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我注意到乌兹别克斯坦各种面值的纸币上都印着重要遗址和文物的图案,它们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见证,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起守护、传承好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

  铁尔梅兹国立大学教师乌鲁别克(Ulugbek)表示:“在考古发掘现场举办遗址开放日活动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年轻的学生是我们的未来,让他们走进考古现场,亲手触摸文物、触碰历史古迹,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古代历史的认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对考古的兴趣。”

  考古队员向学生们介绍了考古现场及时开展文物保护重要性,讲述了班迪汉2号遗址一处正在进行现场加固、准备整体套箱提取运往博物馆展示的古代窑址的保护方法和理念。

同学们参观考古发掘区域。西北大学供图

  联合考古队中方负责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考古现场转化为青少年感知历史的生动课堂,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触摸到家门口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信息,是连接我们与过去、与未来的历史纽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零距离’的对话,让年轻一代读懂脚下土地厚重的历史,在他们心中播撒下守护文化遗产的种子,成长为文化遗产的自觉守护者与文明传承的主动践行者。”

  据悉,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所、费尔干纳国立大学等多所机构通力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苏尔汉河州、费尔干纳州等地持续开展了18年考古工作。两国学者携手先后发掘了撒扎干遗址、苏尔汉河州拉巴特墓地、谢尔哈拉卡特墓地、契纳尔遗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中亚考古的诸多空白。在普及文明知识的同时,中乌联合考古队也积极向公众传播着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鱼满塘、粮满仓、播种忙 希望的田野“丰”景不断 映照农民红火好日子

据此前报道,目前流经奥伦堡州的乌拉尔河正值春汛,水位迅速上涨。奥伦堡州4日因受洪水威胁进入紧急状态。5日,该州一大坝决堤,加剧了融雪造成的洪涝灾害。塔斯社称,截至12日,奥伦堡州仍有11773栋住宅楼被洪水淹没。

习近平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谈到,《齐风淄火》思想明亮,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并具有独到的政治思考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作者将个人经历融入时代发展,并将人生情感融入到社会思考,体现了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文化的亲和。

【乌镇“网事”】习言道|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

此次比赛共设100公里、52公里、37公里、12公里和亲子跑5个竞赛组别。比赛路线90%从森林通过,选手们不仅要穿过平坦的城市道路,穿越崎岖的山林,还要攀登陡坡、跋涉泥地,复杂多变的赛道地形带来的是体力和毅力的双重磨炼。参加100公里竞赛组的选手项华表示,“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领略美丽的赛道风景。”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赶赴韶关

在中国消费者买到精美地毯的同时,无数以织造地毯为业的阿富汗家庭也得以解决温饱。除了商业上的成功,哈默德更在中国邂逅了爱情,与一位云南姑娘组建起幸福家庭。

江苏首家“智汇境踪”出入境数证鉴识中心在盐城空港口岸揭牌

在西海固地区,像马强这样投身肉牛产业发展的青年,几乎没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和体会。相比外出务工,他们更愿意留在家乡就业创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